返回

村里太穷?我帮他们致富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2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高书记静静地听着,脸上不时露出赞许的神情。等刘元兴说完,高书记不禁感叹道:“你这个军人作风真是名不虚传,说干就干。”在高书记的眼中,刘元兴这种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正是胡杨乡发展所需要的。

    随后,高书记谈到了农场和林场目前的状况:“你说的农场和林场都面临改制,我们县里也准备找你们胡杨乡,看你们能不能盘活这两个企业。正好你来说这个事。那就这样定了,这两个企业作价两千万,你们胡杨乡先去运作,三年后你们有效益了,给县里拿出两千万就可以了。你现在去县政府找你们的葛书记,就是他在负责这个事情。”

    从高书记的话中可以看出,这对胡杨乡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遇。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突然看到了前方的曙光,胡杨乡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。这两个企业的改制运作,不仅是对胡杨乡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,更是一次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契机。

   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这一决策体现了一种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。县里以一种较为宽容的姿态给予胡杨乡机会去盘活企业,这种模式在许多地区的发展中都被证明是有效的。例如,某地的乡镇企业在面临类似情况时,通过与当地政府的这种合作方式,成功将濒临倒闭的企业转型,最终带动了整个乡镇的经济繁荣,不仅偿还了政府的投入,还为乡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。

    对于刘元兴来说,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他不仅要协调好食用菌项目的各项工作,还要负责农场和林场的改制运作。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,反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。他深知,这是胡杨乡走向更好未来的必经之路,就像攀登高峰,虽然充满艰辛,但山顶的风景一定无比壮丽。

    他告别了高书记,心中已经在盘算着如何与葛书记沟通,如何尽快启动这一系列的计划。胡杨乡的发展新篇章,即将在他和全体乡民的努力下翻开崭新的一页。

    刘元兴乘车前往县委找高书记,高书记打趣后刘元兴汇报了食用菌项目及利用农场和林场的想法。高书记认可他的军人作风,告知农场和林场面临改制,作价两千万让胡杨乡先运作,三年有收益后交回两千万,且让他去找葛书记负责此事,这为胡杨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让刘元兴肩负起更重的责任。

    《胡杨乡发展路上的关键一步:资产转让协议的签订》

    在胡杨乡向着发展大步迈进的征程中,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命运齿轮的精密咬合。刘元兴在县政府顺利找到了葛书记,这是推动胡杨乡食用菌项目及盘活农场和林场计划的重要一步。

    当刘元兴刚吐出“葛县长,我”这几个字时,葛书记便打断了他。这看似有些唐突的打断,却透着一种干脆利落的工作效率和已经心中有数的淡定。“高书记已经给我打电话了,你现在就在这个文件上面签字就可以了。”葛书记的话语简洁明了,仿佛一切都已在运筹帷幄之中。

    刘元兴的目光落在那份南山县国有资产转让协议上,协议上清楚地写着三年后胡杨乡给县政府两千万元。这简单的一行字,背后却承载着胡杨乡巨大的发展期望与责任。在这个瞬间,这份协议就像是一扇通往未来新可能的大门,签字则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。没有过多的犹豫,刘元兴拿起笔,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
第52章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